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 体。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正确认识邓小平理 论的历史地位,对我国新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理论概述

(1)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中共十三大提出)。

第一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正确)。

2.坚持科学发展

(1)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2)2002 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中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大明确将发展确定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为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三)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开端: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突破口:农村改革。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3)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78 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才开始偷偷实施,正式制度的确立在 1982 年-1983 年左右,1982 年我国正式以文件和制度形式确立;

2.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的重点是经济)

(1)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同志提出)(第一次革命是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4)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最根本的、最基础),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正确), 原因: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表述

3.坚持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进程

1980 年,全国人大五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1984 年,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等 14 个沿海 港口城市。

1985 年,进一步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

1990 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战略决策。

2001 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特区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口诀“闯先干”。

共 7 个经济特区:

1、口诀“生(深圳)下(厦门)三头(汕头)猪(珠 海)”。

2、1988 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我国唯一一个省级经济特区。

3、2010 年:设立霍尔果斯、喀什经济特区,位于新疆。

(2)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对外开放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战略。

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多选题):建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建国 (成立新中国使我们站起来,脱掉了近代屈辱的历史)、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富起来)。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