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

一大

时间:1921.7.23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

内容:

  • 确定党名为“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的人是蔡和森)

  •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 选举陈独秀为中央书记

  •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 在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同志这个称呼

  •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建党精神

  1.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既然是建党精神,真理是马克思主义,坚持真理、 运用真理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作风,当年从众多主义和理论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可行的,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发展。

  2.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无论走多远我党都没有忘记为什么出发,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3.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正是无数革命烈士流血牺牲、无数仁人志士英勇斗争才换来今天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4.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红船精神

  1.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2.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3.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二大

时间:1922.7

地点:上海

内容:

  • 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是在反封,“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是在反帝。)

  • 通过了第一个党章《中国共产党章程》

三大

时间:1923.6

地点:广州

内容:

  • 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证共产党在政治、 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1、第一次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2、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党外合作,保持党的独立,没有加入到对方)

国共第一次合作

时间:1924

地点:广州

内容:

  • 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 国民党一大召开,标注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

四大

时间:1925.1

地点:上海

内容:

  •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问题

五大

时间:1927.4.27

地点:汉口

内容:

  • 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 投降机会主义错误,没有解决任何实质问题。

  • 正式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大会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检查委员会

南昌起义

时间:1927.8.1

地点:南昌

内容: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领导者: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等(毛泽东同志没有领导南昌起义)

拉开创建军队的序幕。开始创建自己的革命军队,将8月1日定为建军节, 为了纪念八一南昌起义,南昌又称“军旗升起的地方”,是英雄的城市。

八七会议(党史上共有三次转折,这是第一次转折)

时间:1927.8

地点:汉口

内容:

  • 会议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 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秋收起义

时间:1927.9

地点:湖南

内容:

  • 战略重心开始从城市转向农村

  •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五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

三湾改编

时间:1927

地点:三湾

内容:

  • 提出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的三大武装起义分别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特点是都发生在 1927 年,都是攻打大城市,结果都失败。

六大

时间:1928 年 6 月

地点:莫斯科

内容:

  • 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

古田会议

时间:1929 年 12 月

地点:福建

  • 提出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思想上建党,政治上建军。

  • 重申“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第一次以决议的形式确立此原则是古田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军 90 周年的大会上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开始建军)、奠基于三湾改编(首次提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定型于古田会议(重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长征

时间:1934 年 10 月-1936 年 10 月

内容:

  • 最能反映毛泽东思想和指挥才能的战役——四渡赤水

  • 跳出敌人包围圈,把敌人的追兵远远甩在后面——巧渡金沙江。

  • 最终胜利会师:甘肃会宁。

遵义会议(党史中的第二次转折)

时间:1935 年 1 月

内容:

  •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党内的统治

  •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 重点解决了军事组织和路线问题

①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列主义原理来解决自己问题的会议。标志着我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②遵义会议是党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其危急的状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三个挽救,常考多选),是党史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

时间:1935 年 12 月

内容:

  • 确定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歌曲: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团结就是力量)

西安事变

时间:1936.12

内容:

  • 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洛川会议

时间:1937 年 8 月

内容:

  • 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我们应该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走人民战争路线。

  •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我党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在晋(山西省)察(察哈尔省,包括河北、内蒙古)冀(河北)革命根据地。)

六届六中

时间:1938 年

内容:

  • 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 报告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

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三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和当时中国革命、建设相结合所产生的。 (2)第二次飞跃: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3)第三次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日本投降

时间:1945.8.15

意义:

  • 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延安整风运动

时间:1942 年2月至1945年4月

过程:

  • 整风运动开始的标志——毛泽东同志作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

  • 《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都是和整风运动相关的著作。

内容:

  •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核心/中心任务)(整风运动最主要、最核心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

  •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方针/宗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意义:

在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让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上统一,真正实现了党内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七大(党史中会期最长的会议)

时间:1945 年 4 月

地点:延安

内容:

  • 毛泽东同志作报告《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不能再分裂,要联合。报告中提出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多选),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 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现在基层党员干部常开民主生活会,让每个党员干部红红脸、出出汗,体现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口诀“批理密”。单选:“三大优良作风”出自《论联合政府》。

  • 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这是我党第一部自主修改的党章(考点)。(对比:中共二大通过我党第一部正式的党章;第一部自主修改的党章——中共七大。)

  • 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区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正确领导地位)

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1949 年 3 月(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

地点:河北西柏坡

内容:

  • 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对比: 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是秋收起义文家市决策)(重要标志中共中央进驻香山)

  • 首次提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 提出“两个务必”: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总任务是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八大

时间:1956 年

内容:

  • 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 提出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九大、十大、十一大(不考)

十年动乱时期,一般不考查

逢 2 逢 7,我党都会召开党代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史中的第三次转折)

时间:1978 年 12 月 18 日

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定位——拨乱反正

内容:

  • 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

  • 政治上:以前是各种“斗”,以阶级斗争为纲,现在要把工作重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改革开放的开端就是十一届三 中全会

  • 组织上:确立了以邓小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判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思想上 全部完成拨乱反正(错误),只是实现了或开始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十一届六中全会真正完成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十一届六中全会

时间:1981 年6月

内容:

  •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党内胜利完成

  • 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以来的功过是非

  • 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哪些会议提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中共八大、十一届六中全会、十九大。

十二大

时间:1982 年9月

内容:

  •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注意:现在的表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明确了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三大

时间:1987 年10月

内容:

  •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2、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经济建设(核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时间:1992 年

内容:

  •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 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 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2、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有力的杠杠,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 计划和市场是社会配置方式,与社会性质无关

十四大

时间:1992 年10月

内容:

  •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把一国两制写入党章

十五大

时间:1997 年9月

内容:

  • 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

  • 十五大首次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建党一百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实现,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国一百年) 进军。

  • 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完整地提出和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是99宪法修正案)

  • 强调加强政治纪律的重要性

记忆口诀“十二小平提中特,十三阶段路线定,十四目标在市场,十五小平成指导”

十六大

时间:2002 年11月

内容:

  • 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指导思想。(2002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发表讲话,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七大

时间:2007 年10月

内容:

  • 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 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

十八大

时间:2012 年

内容:

  • 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对比:十六大提出的是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只是一个动作,“建成”是一个结果。)

  • 首次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前是四个,即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十八大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即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

  • 科学发展观:十八大中一致同意将党的十七大以来建设实践发展的新 成果、新认识、新要求充实在党章中。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十八大才 成为指导思想

  • 首次提出三大自信: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建党95周年,又增加了文化自信)

十八届三中全会

时间:2013年

内容:

  •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 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书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形收入,取缩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城,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 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级党委和政府、政协制定井组织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就一些重要决策听取政协意见。

  •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隐碍。

  •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飞行。

十八届四中全会

时间:2014年

内容:

  •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

  •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

  • 依宪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法治的生命线是公正

  •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审判是依法治国的保障,依宪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点与难点。

  • 完法日:12.4

  • 决定拟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完法宣誓,培养领导干部对宪法的忠诚

  • 贯彻依法治国策略,法律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依靠人民群众的自觉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十八届五中全会

时间:2015年

内容:

  •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

  • 主要内容:十三五经济年均增长保持6.5%以上,期间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

  • 五大新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建设创新性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 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 发挥推动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的是消费,投资是关键性作用,出口起促进作用。

十八届六中全会

时间:2016年

内容:

  • 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觉内攻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觉觉内裝督条例),审议通过了 《关于召开觉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 主要内容:全面从严治党---坚定推进全民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治党风, 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 首次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

  • 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权威,首先是维护党中央权成。

  •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

  •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检,消极腐败的危验。

  • 四大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十九大

时间:2017 年

内容:

  • 大会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己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是伟大梦想。

  • 三大攻坚战: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用党的政冶建设统领党的建设,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是根本性建设,而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 第二个百年目标两个阶段: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纷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十九届二中全会

时间:2018年1月18日

内容:

  •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十九届三中全会

时间:2018年2月26日

内容:

  •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十九届四中全会

时间:2019

内容:

  •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1)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2)到二0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超性充分展现。

  •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十九届五中全会

时间:2020

内容:

  •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 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 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 好结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四个全面" ,之前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变成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