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1956年9月八大提出)
2.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
3.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现在是“十六字方针”,邓小平同志补充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我国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 待历史和传统文化采取“古为今用”的方针;对待外国文化采取“洋为中用”的 方针。
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周恩来同志提出)
社会主义外交建设
1.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
2.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