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一、资本主义的特征

1.资本主义的产生

资本主义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高度发展的经济制度,因而资本主义要以商品流通的发展为前提。

2.劳动力成为商品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二、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考点:

(1)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

(2)工人共创造了两部分价值:自身价值、剩余价值。

(3)工人创造自身价值的时间为必要劳动时间,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为剩余劳动时间。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和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的不同而划分的。

c 与 v: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只有 v 才能生产剩余价值,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标准:资本的周转速度。

(1)流动资本:周转速度较快,商品卖出后一次就可以收回成本。

(2)固定资本:周转速度较慢,商品卖出后不能一次收回成本,要多次回 本。

1.判断:可变资本既包括工资,也包括原材料(错误),原因:可变资本可 以带来剩余价值,只有工人工资,不包括原材料。

2.判断:流动资本包括全部生产资料(错误),原因:多次回本的厂房、机 器是固定成本,原材料、燃料等一次回本的是流动资本。

四、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

通过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判断:劳动日的最低限度就是生理界限(错误),原因:应 该是最高。一天最多 24 小时,是工人的生理界限。

区分:

(1)绝对剩余价值:延长劳动时间——加班。

(2)相对剩余价值:劳动时间不变,提高劳动生产率。

(3)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是暂时的,所以考试时问增加剩余的方法,只能选绝对和相对两种,不能选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最后会转化为相对剩余价值。)

五、资本积累与经济危机

1.含义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周期性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特有的产物。

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