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

第一节 前提假定

(1)“经济人”假定/“理性人”假定。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一般的人的抽象, 每个人的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一切行为都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

(2)题目问“经济人”假定指人是要获得自身最大利益,而不是为获得社会的最大利益,人都是利己的。

(3)提出者:亚当·斯密(谐音“私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著作是《国富论》,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需求

1.含义

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影响因素

(1)价格: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商品自身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主要因素。

☆需求法则研究的是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需求数量的关系。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化成反比关系。

(2)偏好:需求量与消费者的偏好成正比。

(3)收入:对于多数商品来说,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正比。

(4)相关商品价格:相关商品一般指该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

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需要。替代品的价格提高,则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互补品的价格提高,则对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5)预期:需求量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成正比。

(6)广告:需求量与广告宣传成正比。

(7)利率:需求量与利率成反比。

3.需求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是被用来衡量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的。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动方向相反。

类型:

①需求缺乏弹性,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小。

②需求富有弹性,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

(2)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收入变动幅度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即需求量的变化率与收入之间的变化率之比。根据需求收入弹性正负值的大小,可以将消费品分为以下两种。

①正常品:需求收入弹性为正,称为正常品。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 需求量都会相应上升。

②劣等品:需求收入弹性为负,称为劣等品。有些低档消费品的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反而减少。

二、供给

1.含义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

2.影响因素

(1)产品成本:供给量与商品的成本成反比。

(2)商品的价格:供给量与商品的价格成正比。

☆供给法则研究的是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供给数量的关系。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价格成正比。

(3)生产技术的变化:供给量与技术水平成正比。

(4)相关商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提高,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反之亦然。互补品的价格提高,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亦然。

(5)政府的税收或补贴政策:政府税收增加,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故供给量下降。政府补贴增加,企业提高生产积极性,故供给量增加。因此供给量与税收政策成反比,而供给量与补贴政策成正比。

第三节 供求法则相关名词

一、需求法则

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同一物品的每一单位消费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程度是不同的,随着所消费的数量的增加,该物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二、供给法则

1.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或替代性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启示: (1)决策时应选择机会成本少的方案。

(2)机会成本等于被放弃的方案中,收益最大的方案所带来的收益:放弃中选最大。

机会成本——潜在收益损失。

2.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成本。

启示:及时止损 沉没成本——实际损失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连续地投入生产中时, 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连续投入增至一定限度后,产量的增量将会逐渐递减,直至最后使产量绝对地减少。这就是边际收益(产量)递减规律。

【注意】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针对消费者——新增满足程度递减。

2.边际收益(产量)递减规律:针对厂商——产量先升后降。

第四节 市场类型

不同市场类型的条件比较:

市场类型
厂商数量
产品性质
典型部门
新厂商加入

完全竞争

很多

产品无差别

农产品

容易

垄断竞争

较多

产品有差别

轻工业

较易

寡头垄断

几家

产品有差别或无差别

重工业(石油、通讯、钢铁、飞机)

不易

完全垄断

一家

产品有特点

公用事业(国企)

不可能

最后更新于